鸽子的新城疫病是由新城疫病毒(Newcastle disease virus,NDV)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、消化道粘膜出血为特征的急性、败血性传染病。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。其临诊症状以呼吸困难、下痢、神经机能紊乱,粘膜及浆膜广泛性出血为特征。依据其毒力的不同,可表现出从亚临床状态到高度致死率不同的致病程度。
•
•一、 病源:
鸽子新城疫病毒,即鸽I型副粘病毒(Pmv-I),为副粘病毒科代表种。新城疫病毒,属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。为有嚷襄膜的单股、负链、不分节RNA病毒。新城疫病毒就目前而言,除家禽外,大约有236种鸟可自然或通过实验使其感染新城疫病毒,水鸟对新城疫病毒抵抗力最强,多为不表现症状病毒携带着,这也是新城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新城疫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鸽的所有器官、体液、分泌物和排泄物中;以脑、脾、肺含毒量最高,以骨髓含毒时间最长。
根据鸽子新城疫病毒毒力的不同,可分为强毒力型、中等毒力型和弱毒型。在有些公棚由于接种疫苗不规范,还会出现疫苗毒引发的新城疫病。新城疫病毒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就是能吸附于鸽子、鸡、雉鸡、火鸡等禽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表面,并引起细胞凝集。可以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来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。
本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,对热的抵抗力较弱。在直射阳光下,病毒经30分钟灭活。加热60℃经30分钟,70℃2分钟灭活。在低温条件下,可生存较长时间。如在0℃~4℃条件下,可存活半年至1年;在冷动尸体中可存活9个月。可在酸性环境条件下(PH3)存活15小时以上。常用消毒剂如2%苛性钠,1%来苏儿,1%碘酒和70%酒精数分钟,即可使病毒灭活。
二.流行特点
鸽,鸡,雉鸡,鹌鹑,珍珠鸡,鸵鸟等,对本病有易感性。主要传染原是病鸽,流行间歇期的带毒禽和带毒鸟类,它们通过分泌物排毒。主要传染途径是呼吸道,消化道,眼粘膜,皮肤损伤和卵,以及被病鸽严重污染的饲料,饮水,鸽子器具等。另外还有引进带病毒种鸽,鸽子集训,比赛和互相亲吻传染。鼠类和昆虫也是传染媒介。
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,以春秋两季多发。此病死淘汰率在90%以上。以童鸽死淘最高。在新城疫疫苗免疫鸽群中,有时因免疫失败,也会导致新城疫病流行。但这样的病鸽群往往出现非典型发病。
三.传播途径:
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。健康鸽子接触到已感染病毒病的病鸽,或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带毒鸽或被病鸽严重污染了的饲料,饮水鸽具等。其感染坏节可通过,种鸽的引进,带毒的野鸽,鸟类,集鸽,训练,比赛,鸽子的互相亲吻等。
四.临床症状:
鸽子的新城疫病潜伏期据其毒力的大小,鸽子的品种及其营养、管理水平,长短不一,从1~2天到7~8天。一般自然发病潜伏期为3~5天。发病初期出现排黄,绿色稀便或水样下痢;精神委顿,离群呆立,闭眼垂翼,软脚,羽毛松乱不愿走动;食欲下降,饮欲增强,体温升高;出现呼吸道症状,咳嗽,呼吸困难,常发出"咯咯"的声音,可见口腔粘液增多;素囊充满液体,眼炎等。部分鸽子也有出现单侧腿,翅膀麻痹,偶有阵发性痉挛,震颤;到发病后期则有部分鸽子出现颈扭曲,头向后仰,以及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。最急性新城疫病也有不出现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的。
一般来说,未作免疫的鸽群在遇到强毒攻击时会出现大量死亡,幼鸽发病率和死亡率达90%~100%。
感染I型副粘病毒的病死鸽子外观呈现眼下陷,个别肛膜退色,脚干瘪(脱水性)等。
五.解剖症状
病死鸽,肝、脾肿大,有灰白色点状坏死或出血;脖颈皮下,广泛出血;小肠淋巴结,泄殖腔出血或肿胀;腺胃乳头肿胀、出血;脑膜充血、水肿;呼吸道明显水肿及出血,鼻腔,喉头和气管内存有浆液性参出物。
非典型鸽I型副粘病毒( Pmv-I )引起的颈部皮下出血。
鸽I型副粘病毒( Pmv-I )引起的颈部皮下广泛性出血。
鸽I型副粘病毒( Pmv-I )引起的颈部皮下广泛性出血。
新城疫脑桥、小脑、大脑,充血、出血。
鸽新诚疫I型副粘病毒( Pmv-I )引起腺胃乳头出血。
新城疫病毒导致的胰腺肿大、充血、出血。
鸽子新城疫I型副粘病毒( Pmv-I )导致盲肠扁桃体肿胀、回肠、直肠出血。
六.诊断
可根据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,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及鸽群的高度传染性,抗生素治疗无效;鸽子体温增高,精神委顿,呼吸道症状;软脚,振颤共济失调;泄殖腔污移,挂有黄,白色稀便。病死鸽子外观,眼下陷,肛膜退色,脚干瘪等。
解剖 可见颈部皮下广泛出血。肝,脾,肿大,或白色斑点;肾脏苍白,小肠淋巴结肿胀,出血等。做出初步诊断。